|
|||||
|
|||||
9月28日,中國電建水電七局塞爾維亞會展中心主體結構項目迎來20余名“小小建設者”,他們在“超級工地”完成一場跨越語言、文化與行業的“旅程”,也為“一帶一路”民心相通寫下童趣注腳。 項目部會議室,洋溢著節日的喜慶與溫馨。孩子們在父母的陪伴下,接受了一場生動有趣的入場安全教育。通過視頻動畫、卡通形象和通俗易懂的語言,讓安全理念深入童心。項目部員工用塞英雙語,向孩子們揭秘項目的建設背景與工程亮點。當得知父母參與的工程將承辦2027年巴爾干半島首次世博會時,孩子們眼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,紛紛舉手提問,展現出對父母工作的濃厚興趣與崇敬之情。 “為什么中國房子要貼紅色窗花?”中國阿姨把問題拋給小朋友,隨即拿起剪刀示范:對折、旋轉、落刀,展開后一只“小兔”躍然紙上。孩子們驚呼“Magic!”又爭先恐后地學做湯圓,揉面、包餡、收口,白糯的面團在掌心滾成“小月亮”。 7歲的德拉吉把第一顆湯圓裝進保鮮盒:“帶給奶奶,讓她也嘗嘗中國的團圓味。”剪紙的“紅”與湯圓的“圓”在同一時空相遇,跨文化認知在指尖完成了一次“軟著陸”。 活動最后,孩子們戴上安全帽、穿上反光背心,走進44米跨鋼桁架展廳。“像拼樂高一樣,誤差不到2毫米!”工程師把BIM模型與實體構件對照講解,現場同聲傳譯,中文、塞語、英語交織成一首“工地交響樂”。當孩子們看到“星光穹頂”,掌聲與驚嘆聲再次響起。工程師米洛什感慨:“讓孩子親眼看到我工作的項目,比任何說教都更有力量。這樣的活動,讓‘超級工程’有了溫度,中國公司讓我真切感到被尊重、被牽掛,像家一樣。” 此次活動,不僅是一次親子互動的快樂時光,更是一次跨文化融合的生動實踐,不僅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友誼與理解的種子,更為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下的民心相通工程增添色彩。 ? |
||||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