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|
|
|||||
國慶節的川西高原,寒風裹挾著金秋的凜冽,但電建水電開發公司的14座電站廠房內卻涌動著熾熱的堅守,數百名電建人用行動詮釋“保供有我”,在平均海拔3800米的電站和光伏建設工地上,電流與朝陽一同點亮了高原的清晨。 筑牢安全保供“責任堤壩” 電建水電開發公司將國慶保電工作提升至最高優先級,以“安全工作無小事,防患未然是關鍵”為指導思想,提前部署,壓實責任。精心制定國慶保供電方案,明確各級職責分工,完善安全防護體系和各項應急預安,嚴格落實節日期間保供電值班安排表。 自9月24日以來,由公司領導帶隊、各業務部門組成的節前四不兩直安全督查組,深入各電力生產一線,開展安全檢查,重點對各電站廠房、閘首、地災隱患點及現場設備運行狀態等進行了全面細致檢查,在檢查中,詳細詢問了現場值班人員節日期間的安全保障、值班值守、應急處置等情況。針對現場檢查中發現的問題,檢查組及時提出了限期整改要求,確保安全隱患“無死角”。同時,督查組還囑咐大家要加強安全意識,嚴格遵守值班紀律,夯實保供責任,認真履職盡責,確保圓滿完成國慶保電任務。 智慧調度“水電大腦”的72小時 “負荷曲線出現異常波動,立即啟動備用機組!”凌晨,電建水電開發公司成都集控中心內,值長李慶緊盯屏幕上跳動的參數。這位曾在公司技能大賽一等獎的獲得者,已經連續7年國慶值班,此刻化身電力系統的“神經外科醫生”,指尖在鍵盤上飛舞,精準調整著14座水電站,47臺機組的出力配比。 自9月28日起,成都集控“智慧中樞”便進入特級保電狀態。智慧大屏上新增的電力保供作戰圖,用不同顏色標注著各電站實時工況。“雙節期間,我們必須讓每滴水都精準發力,確保電力生產安全穩定。”李慶沙啞的聲音里透著堅定。連日來,他帶領團隊優化調度方案7次,通過智慧集控系統挽回可能棄水電量23萬千瓦時,相當于11500戶家庭一個月的用電量。 而遠在小金的中控室內,監控屏藍光閃爍,值守長何瑞孝緊盯著1號機組水導軸瓦溫度曲線。數值從55℃緩慢回落至52℃,他緊繃的肩頭略微放松——兩小時前,他剛帶隊完成技術供水濾水器排污,避免了一起非計劃停機風險。“節假日負荷波動大,數據每跳一次,心就跟著顫一下。”回到中控室,何瑞孝在值班日志上記下:完成春廠壩電站巡視檢查,機組三相電壓、電流平衡,國慶保供,安全即底線。 云端之上的“追光者” 當第一縷陽光刺破云層,小金光伏項目工地已機器轟鳴。入秋后,小金光伏項目室外溫度接近零度,梁顯峰正踩著碎石攀上坡頂,他的安全帽結滿了白霜,正打著手電逐個檢查支架螺栓。“這批雙面組件對安裝精度要求極高,溫差變化容易造成細微位移。” 說話時,他呼出的白氣在頭燈的光束中清晰可見。遠處,工人們正在安裝光伏支架和主件,無人機正在吊裝施工材料。國慶期間,360余名建設者放棄雙節休假,在210萬平方米的施工面上展開最后沖刺。 建管中心主任常瀟表示:“海拔高、工期緊,我們要搶在大雪封山前完成并網,國慶每天都是黃金安裝時間。”說話間,工人們的反光背心在光伏板上投下躍動的光影。今年年底,小金光伏將為藏區新增16萬千瓦清潔電能。 巴拉鐵軍守護的 “地下長城” “報告值長,3號機組筒形閥油位異常報警!”深夜,巴拉電站地下廠房上位機響起急促的警告聲。副班長龍俊安抓起安全帽沖向機組層,胸口上的黨員徽章在應急燈下格外醒目。 面對突發狀況,這位剛剛在四川省技能大賽56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中獲獎青年,展現出過硬本領。他專注地核對技術參數,半跪在機組旁,耳朵緊貼著設備外殼凝神辨識,很快檢查出3號機組筒形閥模擬量傳感器端子松動,導致模擬量數據突發降低。“迅速調整機組負荷,對3號機組所有輔控裝置進行全面排查”對講機里清晰的指令,通過對講機傳遍各個崗位。經過1小時仔細排查核對無誤,3號機組又重新唱響歡歌。 在縱深近千米的“地下長城”里,這樣的戰斗隨時可能發生“設備就像戰士,越是關鍵時刻越要狀態滿格。”他布滿油漬的工作筆記上,密密麻麻記錄著百余項機組數據。 山河為證,燈火為憑。從奔騰的江河到連綿的光伏矩陣,從深夜的中控室到風雪彌漫的施工場,電建人用堅守編織成永不熄滅的星河。如高原上流傳的那句藏族諺語:“格桑花再小,也能染紅整片草原。” |
||||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