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|
|
|||||
我是風,自曠古吹來,曾只與荒漠沙石嬉戲。 我是光,從億萬公里外奔赴而來,將能量傾瀉于大地。 如今,我有了新的使命。我奔向那些矗立在戈壁高原上的白色巨人,遇見大地上成片的藍色“鎧甲”,將狂放不羈和無限熱情轉化為清潔的汩汩電流照亮千家萬戶。 征服:從“0”到“1” 2007年,我生活在華東浙江慈溪西北的一個小漁村,每天吹動著潮汐,雕琢著海岸。突然有一天,一群人打破了這里的寧靜,大型機械的聲音隆隆作響,吵得我頭疼。原來是他們想在我的領域,在陸地與海洋交鋒的前線,豎起白色的巨人,來馴服我,我覺得這簡直是個笑話。 于是,我喚來我的老朋友——海霧與鹽分。我讓濕咸的空氣無孔不入,腐蝕他們的設備;我伙同臺風掀起滔天的海浪考驗他們的決心;我費盡力氣讓大型起重設備在野外吊裝風電機組失敗;我讓雨水浸透場內灘涂道路,想讓道路塌陷。 可是,我遇到的是一群更“固執”的人。 “這是七局首個風電項目,是轉型的首秀,只許成功不能失敗。” “一切都是‘0’的開始,我們一定要證明七局人的能力。” 我聽見他們在說,我感受到了他們的決心,也看到了他們的做法。 從風電基礎入手,他們虛心討教、學習觀摩,從安全、技術、管理等方方面面進行學習。“一個問題沒搞明白就絕不休息”,用了2個月的時間,就將風電安裝的技術規程規范、施工特點和難點了然于胸。 面對我的刁難,他們摸索出破解之法。 反復計算大型起重設備所需的工作半徑、起吊重量、起吊高度,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;向當地老漁民請教氣象和海潮變化規律;每一個施工方案都不斷論證、優化,每一次技術安全交底都慎之又慎。 他們不再試圖與我硬碰硬,而是像一位耐心的漁夫,觀察我,了解我,在我的節奏中尋找機會。我慢慢與他們和解,當第一片巨大的葉片在我的吹動下,緩慢而堅定地開始旋轉時,我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奇妙共鳴。原來,我的作用也那么大! 七局的建設者們成功完成當時浙江最大、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引為示范的慈溪風電場的安裝任務。創造了一天吊裝一臺風力發電機組的紀錄,土建及安裝工程被評為2009年度“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”,完成了從“0”到“1”成功突破,闖入新能源市場,邁向風電新能源轉型發展道路。 我也為他們高興。 成長:從“1”到“2” 朝夕相處之后,我更加信任他們。江蘇響水風電場,提前一個半月完成全部機組發電,并首次嘗試在潮間帶進行風機安裝,刷新當時國內潮間帶最大單機容量3兆瓦實驗型風機安裝紀錄;廣東信宜風電場裝機容量首超百萬千瓦,突破當時華潤旗下山地風電最大施工難度。 此時的七局新能源隊伍也有了調整,2016年末,原二分局、四分局、六分局下屬的新能源業務全部劃歸安裝分局管理。次年,成立新能源事業部,對人員、項目、債務集中統一,集中管理。 我是光,平等地灑向戈壁的每一個角落。當我看到人類決心在這里鋪就一片“藍色海洋”時,我決定用最平常的方式,靜靜觀察這場與時間的賽跑。 新疆景峽PC光伏項目的賽跑拉開序幕,零下20攝氏度的氣溫讓許多工人都堅持不住,即使戴著手套,也擋不住無孔不入的嚴寒,指紋似乎都能瞬間凝固,工人走了一撥又一撥。 “新到的30個安裝工人去哪里了?”我聽見他們在喊,可是漸漸都看不見身影了,沒辦法,他們只有不停加人。 “電纜、箱變到位了嗎?”“你去跟蹤物流,2個小時向我匯報1次,看到哪里了!”聽著他們急切的聲音,我知道是因為工期太緊,設備供應不及時了。 這場時間的賽跑,他們采用“人海戰術”,克服供貨緊張、工期任務重等困難,解決設備物資從進場、散料、安裝的問題,最終他們還是贏了。2天,資源組織到位;7天,新建項目生活營地;14天,完成測量放線、樁基干成孔、鋼筋及預埋件安裝、模板安裝、混凝土澆筑等一系列工作;20天,完成了14248基直徑400毫米、長1900毫米灌注樁樁基澆筑任務;70天,成功完成50兆瓦光伏全容量并網發電,質量、工藝、措施均得到了專家組肯定。 他們跑出了自己的“PD速度”,開啟從“1”到“2”,風電、光伏并行的新篇章。 發展:從“2”到“精” 2020年,碳達峰、碳中和發展目標的提出,讓新能源業務再次迎來空前機遇與挑戰。 EPC模式是當前光伏電站施工的主流和絕對趨勢。我知道,他們的工作越來越難干了。 溪古、斜卡、鹽源EPC光伏項目,就算我不給他們設置障礙,他們自己也會面臨許多難題。 “光伏項目現場管理組織難度極大,尤其是高海拔高寒地域的光伏項目,如何把數量龐大的人和物管理好是現場管理的根本。”我聽見溪古光伏項目負責人曹斅總結道。 “進度、采購、供圖相輔相成,缺一不可,要將三者有序地銜接,才能干好EPC光伏項目呀!” 我第一次被他們復雜的管理智慧所吸引。 他們對采購事前、事中、事后的所有工作進行全程計劃、跟蹤、記錄、糾偏;及時反饋圖紙問題,加速推進供圖進度;正確認識各道工序的邏輯關系,在臨近轉序前果斷投入資源開始下一道工序。 水電七局國內一級項目經理李建總結出光伏項目施工管理“五事七計”,進場五事:征地、營地、道路、商混、試樁;過程五事:樁基、安裝、箱變、集電、調試;過程七計:建立并維護好與業主單位、設備單位、政府部門、上級部門的溝通協調機制,建立并運行好施工網格組織現場、大宗設備材料現場、農民工工資現場管理機制。 原來,提前策劃并組織好“五事七計”對EPC光伏項目這么重要。這遠不只是對抗自然,更是朝著“精細化”管理在進步。 在新疆,哈密景峽五A風電場120臺2.5兆瓦風機基礎及道路工程施工,榮獲中國安裝之星。哈密景峽五B風電工程、七局風電PC總承包最大項目,榮獲中國電力優質工程。 在青海,諾木洪風電場平均一天半就能完成一基風機基礎混凝土澆筑,榮獲青海省QC成果一二等獎各1項、中電建協QC成果1項。 在涼山,海拔3600米至4000米的山脊,戰勝高反、極寒和信號缺失等嚴峻挑戰,成功完成井葉特西項目,創下川能投風電公司單月澆筑23臺風機基礎混凝土的紀錄。 昭覺波西光伏發電二期100兆瓦EPC總承包項目僅用1年時間就完成工程移交,成為區域工程建設的示范樣板,獲得業主勞動競賽“先進企業”表彰。 七局在建最高海拔之一的木里唐央2號地塊光伏電站南區EPC總承包項目,獲“水電七局2023至2024年度先進集體”榮譽。 建設四川省規模最大的山地風電項目——牦牛山EPC風電項目I標段,極大地保障了當地電力供應的穩定性與可靠性。 …… 看著我的老朋友越來越厲害,越來越強大,我由衷地高興。 山河作證,歲月前行。從茫茫戈壁灘到雪域高原,從海拔4500米的高山到連綿的丘陵,我和七局走過祖國的大江南北,安裝風機2488臺,最大單機容量10兆瓦,總容量達9860兆瓦;安裝光伏電站14個,總容量達2108.11兆瓦。獲國家級獎項7個、省部級獎項4個、實用新型專利12項,國家級QC成果、科技創新成果5個。 未來,以沙漠、戈壁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,已成為我國新能源發展的重中之重。不等我告訴他們,他們早已匯入時代的浪潮,參建國家重點工程“疆電入渝”天山北麓基地61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、金沙江上游清潔能源基地新能源發電“先導工程”中咱120萬千瓦水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…… 我依然在曠野上奔馳,依然在云層間傾灑。我與七局立下契約,他追尋我的足跡,我與他高質量發展,我們與山河同呼吸,共同編織著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。 |
||||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|
|